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同心圆‖打造特色的鲜明乡村振兴“舞阳样板”
 
发布时间:2024/1/15 9:48:28

2023年10月13日,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在浙江杭州召开,11月20日、21日,河南省党政考察团赴浙江考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12月11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月12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作出重要批示,对“千万工程”河南实践作出具体部署;2024年1月9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成为2024年河南“三农”重点任务,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舞阳来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摆在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新一届县委组建以来,抢抓脱贫攻坚圆满完成和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机遇,提出了以“工业强、农业强、文化强、城市美、乡村美、生活美”为核心的“三强三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阳的战略定位,确立了“以盐强县、以农富民、以文增信”的工作主线,同时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舞阳样板”为目标,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培育、“五星”支部创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不断放大优势,趟出了一条“千万工程”河南实践的乡村振兴“舞阳路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和美乡村建设亮点纷呈。

一是农业发展特色更加鲜明。

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实施“以农富民”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了以泥河洼16万亩方为中心的35万亩优质粮生产核心区,走出了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舞阳模式”,玉米单产达1092.8公斤,全国现场观摩交流会在舞阳召开;自主研发的广延257小麦新品种,最高亩产达到1008.5公斤,高出全县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

在全市率先开工建设总投资14.5亿元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建设模式在全省推广。

积极培育特色农业发展区,累计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发展食用菌800万平方米、优质花生种植20万亩、肉羊年出栏量22.9万头,并与河南融通共建了黄淮肉羊万头育种基地,成功争创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肉羊培育大县、国家级肉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县。

二是乡村基础建设更加完备。

以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精准谋划实施项目116个、总投资220.6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75个,开工率65%,竣工项目30个,竣工率40%,工作成效稳居全省前五、全市第一,创建经验在全省推进会上作典型交流。

扎实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改造农村公路128.5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路网覆盖率全市领先。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大力实施“一河两岸”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创新推行“金花村”“银花村”“提升村”创建活动,先后培育出保和袁集、吴城北高、孟寨孟王、太尉魏集、辛安石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全省先进、全市示范”的美丽乡村,经验做法受到省市肯定,舞阳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位居全省第二,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四是农文旅融合出彩出圈。

依托“四张名片”和“四个一湖(壶)”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实施“以文增信”发展战略。

以打造贾湖农文旅融合示范带为抓手,启动实施了贾湖遗址提升工程、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北舞渡胡辣汤文化产业园、北舞渡古镇建设等项目15个、总投资70亿元;高规格举办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贾湖文化多次登上央视栏目;贾湖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多人次,成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文化旅游重点推荐目的地。

同时,对标市委“一集群两示范”总体布局,大力实施“一带九示范”集群创建,持续做深贾湖遗址、北舞渡商埠“古文化”、做活沙澧河“水文化”、做实高标准农田和田园体综合“农文化”,7个村成功创建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特色村,舞阳荣获全省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

对标“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舞阳路径”主要经验做法及成效有以下五点:

01

如何解决农业农村方向问题?

用高目标定位,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的问题。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城乡统筹,完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加快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合理设定目标任务和标准,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坚持示范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展现独特田园风光。

舞阳县紧紧围绕“打造全省乡村振兴舞阳样板”这一总体目标,在工作之初就确定了“通过2-3年努力,完成全县90%以上行政村打造提升的目标任务”,工作中,始终坚持高规格组织,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推进,确保了创建任务递进落实。

一是坚持高规格组织。

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框架下,高规格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同步组建13个行动专班,巩固夯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构建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坚持高标准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以前瞻30年”的眼光,高标准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城市总体设计规划,配套完成道路交通、城市绿化、教育医疗、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画好蓝图。同步完成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将全县398个村庄进行科学分类,除城郊融合和拆迁撤并类的124个村外,其余274个村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为乡村建设提供了遵循。

三是坚持大力度推进。

健全完善乡村建设投入机制,坚持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入、政府债券等优先向乡村建设倾斜,建设用地、能耗指标合理向农村配置。同时,用好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政策,满足乡村建设资金需求。

工作中,实行周督导检查、月观摩排序、季讲评奖惩的推进机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中心牵头,月初编制印发当月重点台账,每周督导推进,月末汇总通报,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强化督导、观摩结果运用,纳入科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体系,作为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层层递进,稳扎稳打,确保实效。

02

如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

用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的问题。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路、全面推开”的思路,以“金花村”“银花村”“提升村”创建和“一环十镇百村”示范线打造为抓手,全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线,引领全县各村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动全域争创示范村。

截止目前,已创建“美丽小镇”8个、“金花村”10个、“银花村”20个、“提升村”70个,镇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观,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成效凸显。

一是示范引领,找准“怎么干”。

拿出3000万元用于奖补资金,对示范村打造进行重奖,调动全县上下的积极性,确保每年在全县范围打造60个示范村,三年完成全域创示范的目标任务。

争创一批: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凝聚各部门合力,引导资源要素向示范村倾斜,每年打造金花村10个、银花村20个。

提升一批: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村进行定期评选,进步大、成效突出的村被列为提升村,每年打造“提升村”70个以上。

带动一批:发挥金花村、银花村和提升村的示范作用,依托“四好农村路”创建,确定一条长113公里的示范大环线集中改造提升,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两条以上示范小环线,串联沿线村庄,构建“连点成线、线上成景”的美丽乡村格局。

二是夯实责任,明确“谁来干”。

构建“县级主导、部门参与、乡镇统筹、集体承建”“四级联动”工作格局。

县级主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舞阳县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以“金花村”“银花村”创建为抓手,出台了《舞阳县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舞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行动方案》,制定了“规划美、环境美、卫生美、田园美、庭院美、乡风美”六美评定标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部门参与:建立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合作的工作体系,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抽调县农业、畜牧、农机等成员单位的精干力量成立7个驻乡督导组,由“单打独斗”变“部门联动”。

乡镇统筹:14个乡镇均成立领导小组和人居办,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挂帅,包联片长督导调度,引导各村成立由支部书记亲自负责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队伍,紧盯薄弱环节,制定各村问题清单,实现“发现问题、整改提升、督导落实”三者闭环,推动人居环境由“整治”向“提升”转变。

集体承建:各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的“公益事业建设理事会”,设置“党员示范岗”,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各级网格长负责本村乡村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全民动员、全员共治的浓厚氛围。

三是健全机制,确保“干得好”。

积极探索,健全制度机制,形成闭环管理,让工作事半功倍。

健全督导观摩机制。推行落实“周督导交办、月总结讲评、季观摩奖惩、年底表彰授牌”推进机制,7个督导组分包14个乡镇进行驻乡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形成清单及时交办乡镇,限期整改、动态清零,并对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在全县各乡镇推广学习。每季度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督导组及乡镇分管副职开展一次集中观摩讲评,对各乡镇创建工作进行实地评分,并将打分结果作为季度奖惩依据。

健全奖补激励机制。县里拿出资金1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居环境用于季度观摩奖补和年底对“金花村”“银花村”等示范村进行奖励,对每季度观摩讲评前六名乡镇进行奖励,第一名奖10万元,第二三名各奖8万元,第四到六名各奖6万元;对符合“六美”评定标准、成功创建的每个“金花村”奖励30万元,每个“银花村”奖励20万元,每个“提升村”奖励10万元;对镇区治理优秀、常态长效治理突出、农村污水治理显著等工作优秀单位,设立特别奖励,每项设置50万元奖励资金,真正评比出各镇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对已成功创建的“金花村”“银花村”等示范村,采用项目式管理办法,实行动态调整、优胜劣汰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不符合创建标准的示范村降低支持力度,资金和政策支持减半,退出示范村名单或降级调整,并将结果纳入相关乡镇干部年终考评范围;对整改后重新进入示范村名单的,返还已扣除资金的20%,形成常态长效。

03

如何解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用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省委书记楼阳生强调,要深刻领会“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理念方法和实践要求,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走深走实,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要突出产业振兴,把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与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抢抓全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这一政策机遇,超前谋划,在全市率先开工建设总投资14.5亿元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目前总投资5.3亿元的12.5万亩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六化”的总体要求,创新推行“五四三二一”建设模式,扎实推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五”:坚持“五位一体”,按照“投、融、建、运、管”总体思路推进。所谓“投”,就是由政府平台公司与河南建投合作组建合资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所谓“融”,就是采取“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的模式融资,并通过政策性奖补资金、各种指标交易和运营收益,回收建设成本并还本付息。所谓“建”,就是做到严把“设计关、监理关和监督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所谓“运”,按照“购、耕、种、管、收、售”全过程,开展流转经营、托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实现市场化运营。所谓“管”,就是公司统管,县、乡、村三级各司其职,全面提高设施管护水平。

“四”:实现四方联动。县级主导,舞阳县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全县谋篇布局,强化调度统筹。乡镇主责,乡镇细化工作任务,成立宣传专班,广泛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村级主体,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项目建设、设施管护等环节的作用,同时通过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方式,确保村集体分红在每亩50元以上,壮大集体经济。群众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服务群众不包办、帮助群众不强制、引导群众不蛮干”的原则引导农民参与。农民愿意流转托管的,可以选择与村集体、大户或平台公司合作;不愿流转托管的,集中优质地块进行调换。

“三”,做到三个提前。一是提前进行土地流转或托管。积极推行“先流转托管、后建设实施”,将土地流转托管等运营问题前置。二是提前确定运营主体。项目建设初期就对接河南建投、河南农业大数据研究院等运营公司,明确了运营主体单位,实现建设与运营无缝对接。三是提前把控灌溉设备质量。与建设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将大型设备质保期限由五年延长至十五年。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灌溉和排水,解决了粮食的“喝水”问题。为确保“旱好浇”,引进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掌上操作、数字化管理。二是突出地力提升,解决粮食的“吃饭”问题。实施退化土壤治理、障碍土层改良、土壤培肥、土壤酸化治理等措施。大幅提升土地地力。

“一”:实现一个目标“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示范区建设实现了项目区内六化目标,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2022年,我们自己选育的小麦品种试验亩产达到2017斤;2023年9月13日在舞阳县召开的全国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会上,玉米亩产1092.8公斤。

二是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集聚。

深入实施“以农富民”战略,持续育强做大食用菌、优质花生、肉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动延链补链、产业升级。

一方面,做大做强三大特色产业。

围绕食用菌,按照“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李斌庄、大汉李、马村绿网菌业等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发展食用菌800万平方米,成功争创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方式、增加产品种类、持续延链补链、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华宝农业等一批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

围绕优质花生,引导群众集中连片种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探索“花生种植+花生机械+秸秆综合利用+花生深加工”的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了一批专业种植基地和高效种植园区,优质花生种植面积达20万亩。

围绕肉羊养殖,抢抓全省推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有利机遇,与河南融通共建了黄淮肉羊万头育种基地,引入了总投资2亿元的新乡雨轩黄淮肉羊全产业链项目,成功争创河南省肉羊培育大县、国家级肉羊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县,获中央奖补资金1100万元。

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持续擦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实现农产品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发展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1224家,家庭农场40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华宝农业、贾湖农业、瑞兴农业等14家涉农企业获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豫桂东盟冷链物流加工贸易产业园、北舞渡镇临港物流园等物流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有力推动舞阳农产品实现“产运销一体化”。

04

如何解决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

用贾湖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解决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

浙江“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把美丽环境转换成美丽经济、以美丽乡村反哺美丽生态的循环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舞阳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深度挖掘舞阳“一湖卤水”“一湖文化”“一壶老酒”“一壶老汤”“四个一湖(壶)”历史人文资源,持续擦亮贾湖文化、舞阳农民画、千年古县、革命老区“四张文化名片”,大力创建特色农文旅品牌、打造农村历史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

尤其是,2023年以来,把贾湖文化保护开发作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文旅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打造全省一流的贾湖农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带为目标,扎实推进贾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推动文旅和三产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独具舞阳魅力的文化强县、文旅强县。通过3-5年努力,舞阳文旅产业规模有望达到69亿元以上。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作为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按照“常委领衔、专班推进、合力攻坚”的思路,高规格成立由县委常委任团长的文旅融合发展合力团,组建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1+1+N”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全县文旅产业发展工作。同时,将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情况纳入“周交办”“月讲评”工作体系,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严格奖优罚劣,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积极融入漯河沙澧河文化风光带建设,坚持“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理念,依据《贾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贾湖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两个规划,高标准编制了《贾湖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总体规划》,为贾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遵循,同时也为全县推动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明确路径。

三是擦亮“四张”名片。

1、擦亮贾湖文化名片。

高规格高标准召开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众多国内外知名考古专家教授云集舞阳,探源贾湖文化,寻根中华文明,进一步明确了贾湖文化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会专家学者形成了《加强贾湖遗址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转化与保护传承的倡议书》等一系列丰硕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贾湖遗址第九次考古发掘工作已正式启动,下步将积极与省考古学会、嵩山研究会对接,成立贾湖文化研究院,定期举办“贾湖文化论坛”,持续提升贾湖文化知名度和国内国际影响力。

2、擦亮“舞阳农民画”名片。

深入实施农民画精品创作工程,培育了袁集村、胡岗村等一批农民画专业村,40多幅农民画先后赴美国、新加坡等地展出,280多幅作品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公益广告,被评为全国公益广告创作基地。

3、擦亮“古色文化”名片。

加快推进“千年古县”申报,规划建设周汉故城历史文化传承区,高标准完成周汉故城遗址、城隍庙、开元寺等古迹修缮保护,重现老城古风神韵。

4、擦亮“红色文化”名片。

围绕“一城双色”定位,对舞阳青年救国会旧址、红九军起义发源地、王文元故居、范文澜故居等进行保护修缮,积极推动下澧村全省红色美丽村庄创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联动发展。

四是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全域化建设、项目化推动,按照“一点三联”思路,以“一湖两岸、五镇九村”为重点,强力实施8个重点文旅项目,为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项目支撑。

①贾湖遗址提升工程。投资1.6亿元的一期项目——贾湖遗址博物馆已建成投用,并通过4A级景区评审;总投资1.2亿元的二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4.9亿元的三期项目正在申请国家“专精特新”项目资金支持,现已成功通过省发改委第二轮初审。

②“一湖两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00多万元,对贾湖村、尚庄村村容村貌和环村水系进行集中整治,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③沙河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以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加快谋划实施沙河湿地公园二期项目,植入贾湖文化元素,全力打造沉浸式观光打卡地。

④北舞渡胡辣汤文化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全力打造集胡辣汤原料采集、产品研发、规模生产、美食品鉴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⑤北舞渡古镇建设提升项目。围绕赓续千年商埠文化,加强古镇核心区保护,逐步修复山陕会馆彩牌楼、明清典当行、水旱码头等古迹遗址,重现古风神韵、再续盛世繁华。

⑥贾湖田园综合体项目。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投用花海公园、奇异果林、诗酒庄园等项目,全力打造“食、游、购、娱”一体化的研学旅游品牌。

⑦盐浴小镇建设项目。利用下澧村红色资源、澧河自然风光和天然盐矿,打造盐浴休闲、红色民俗小镇,实现贾湖文化与历史人文、康养休闲的资源互补、深度融合。

⑧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围绕构建“公水铁空”旅游新框架,积极推进平漯周高铁、许信高速、漯舞快速路、莲花通用机场等重点交通项目,加快形成“快进慢游”的县域旅游环线路网。同时,谋划实施舞阳名门大酒店、盐都古城、盐文化小镇等13个、总投资60亿元的三产服务业项目,不断提升城乡一体、文旅融合发展的承载力。

五是丰富文旅业态。

按照“留住游客、能吃能住能玩”目标,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核心、一二三产“跨界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文旅+”战略,持续加快新业态培育,积极对接融入全国市场,推动文旅产业市场化运营,加速高端文化要素资源集群集聚集中,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

探索“文旅+工业”。依托贾湖酒业集团“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培育打造酒文化产业园、贾湖田园综合体、北舞渡胡辣汤文化产业园等工业旅游“打卡地”。

探索“文旅+乡村”。持续实施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保和袁集、北舞渡贾湖、辛安刘庄等7个村庄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林下、西花园等4个园区被命名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庄园,全省乡村振兴看河南启动仪式在舞阳召开。顺利开通漯河幸福乡村游2号线,将沙河湿地公园、山陕会馆、天爷庙、古当铺、贾湖遗址(民俗村)串珠成链,推动乡村旅游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探索“文旅+节日”。积极举办灯光节、民间艺术大赛、足球邀请赛、澧河湿地公园半程马拉松、农民丰收节等十大文旅特色主题活动,有效推动景区人气转旺。今年以来,全县景区共接待游客6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00多万元。2024年,争创省级文旅消费示范县。

05

如何解决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

用“五星”支部创建,解决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

浙江“千万工程”以“地瓜理论”为指导,通过“强村带弱村”,打造抱团发展“乡村共富带”。

近年来,舞阳县坚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创新推行“双强双带”跨村联建、“百企帮百村”结对共建、软弱涣散村“双包双督双结对”帮扶促建等模式,着眼长远、统筹摆布好乡村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关系。

截止目前,14个强村帮带33个弱村抱团发展,组织金大地、贾湖酒业等49家骨干企业结对76个创星村“捆绑式”推进创建,12个软弱涣散村如期完成整顿任务,2个成建制派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能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在全市“五星”支部创建观摩中始终位居前列,相关做法被《河南组工信息》《河南日报》等竞相刊发。

具体工作中,针对“五星”支部创建目标任务,逐星分析研判,以实体化项目建设推动创建任务落实。

一是打造“支部过硬星”。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头雁领航”、“提质培优”、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等特色工程,创新支部书记擂台赛、逐村观摩整乡推进等活动载体,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后备干部队伍、驻村第一书记队伍、党员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去年以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主题教育专题培训3期、乡镇党员干部培训3期;扎实开展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评估,切实做到选优配强、用好管严。

二是打造“产业兴旺星”。探索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培育壮大食用菌、优质花生、优质果蔬、肉羊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加大专业园区建设力度,建成了遍布全县4大类32个专业园区,落实“双绑”基本全覆盖。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整合各类资金1.5亿元,入股建设了两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0万元。

三是打造“生态宜居星”。抢抓入选全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的机遇,围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扎实推进投资2.3亿元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保和乡袁集村乡村振兴项目,开工建设了贾湖片区人居环境整治、北舞渡胡辣汤产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等15个项目,带动乡村环境持续改观。推进澧河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四是打造“平安法治星”。结合“三零”创建,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持续实施“雪亮工程”、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程,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五是打造“文明幸福星”。投入2300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整合6000万元专项债全面提升十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村(社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面升级。同时,持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提升“阳光村务”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构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以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将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民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增强遵法学法守法意识。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打造敦亲睦邻、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谐村、幸福村。

06

复盘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关键在哪? 舞阳县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方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高位推动是前提。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乡镇和县直部门,仅靠县农业农村部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舞阳县将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工程、重大民生工程和“书记工程”“一把手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建立县委书记领衔推动、乡村两级书记专责落实工作机制,健全各乡镇各部门配合联动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组织是保障。

任何事情的高质高效完成,都离不开健全完善的闭环管理机制。舞阳县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从谋划、实施到落地,打造全流程闭环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强化对各环节责任主体的约束,杜绝项目管理存在“真空”阶段,创新形成了权责明晰、环环相扣的建设模式,助推重点工作按节点高质高效完成。

(三)上下联动是根本。群众不仅仅是受益者,更要成为参与者。舞阳县坚持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注重农村群众主体作用,炒热乡村两级干群思想,实现了从由“干部干、群众看”到“群众干、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充分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大熔炉中,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在基层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