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舞阳县统一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展9
 
发布时间:2021/9/10 17:04:58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县举办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展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统一战线各界别各阶层奋发图强、砥砺奋进,在不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县新时代统一战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彰显全县统战成员身在党外心在党内的家国情怀,县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了全县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及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县网络界人士联谊会、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参赛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县统一战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光辉事迹;讴歌中国共产党与统战成员精诚团结、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和大无畏精神,塑造了统一战线英雄群像;记录统一战线成员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担当作为,拼搏奋进,充分展示了全县统一战线务实重干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收到的文艺作品,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大多体裁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篇幅适中,内容充实,情感充沛,抒发了全县统一战线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敬请关注!

 

儿时过年的记忆

章化镇 刘海欣

今天是腊月十二,再过十多天就到了中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了,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搞好疫情防控,政府取消了集会交易,号召务工返乡人员留在原工作地过年,在家人员不聚堆,大街上自然而然车流量和人往人来就少了,不像往年有很多摆摊卖年货和买年货的人了,也没有太浓郁的春节气息。不知道别人有什么感觉,在我眼中,感觉春节的气氛似乎一年比一年淡,也许是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平常生活饮食穿着和春节没太大的区别,所以,孩子们除了过春节就有压岁钱和能放鞭炮的概念外,也没表现出很高涨的热情和期盼。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我们小时候过春节时特别热闹,特别喜庆。

儿时,距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新衣裳了,纳新鞋,做好后最多让孩子们试一下,又放回去等到大年初一早上穿。

过年最难的忘记还是儿时,那时的春节特有味道。“二十三,祭灶日”祭灶王爷,认干亲,特别热闹,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飞到玉帝那里开会说好事,汇报各家情况。那时的农村庄户人家忙活一年到头,也该置办年货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过了二十三,大人们忙着备年货,清洁房内房外,小孩们是无拘无束的疯玩,将大人们从集市供销社买回的成串鞭炮一个一个的化整为零,将它们插在雪里、放入瓶中,塞墙缝里,放进铁桶中,就等大人从中路过时悄无声息地点燃,看到大人被惊吓的表情,小孩们心里乐开了花,伴随着大人的吆喝声,一溜烟的跑远了。

那时候豆腐都是自家磨的,每个村都有几户卖豆腐的,大家提前问好日子,等到时带上泡好的豆子和柴火去磨,看着小毛驴盖着眼一圈又一圈的拉着石磨转,磨盘缝中汨汨流出的新鲜清香的豆汁,这边磨豆汁,那边大锅里添水烧火,开豆腐房的人家帮忙掉豆腐汁,大概一个多小时吧,那美味鲜嫩的豆腐脑就可以喝了,豆汁见卤水后结成不规则的块状,大人们用桶提到压豆腐框里,包好后布单打结,盖上圆木板,压上石头,就等压好后吃豆腐了,在一旁喝了豆腐脑的小孩又该去大锅边吃大人刷锅时弄的豆腐锅巴了,锅上沿的豆腐锅巴吃着可香,锅底处变黑的锅巴,大人们收起来晒干,人们说可以消食,也不知是真是假。

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个鸡,二十八贴咯咯,二十九蒸馍篓。这是我们舞阳这个地方流传的口头语。蒸馍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发面、醒面、揉面、在馍上做造型,都是很讲究的,造型生动的花馍小孩们特别喜欢,但蒸花馍的人家很少,那时候白面很少,蒸的白馍很少,白馍是过年初二有客来时待客吃的,大部分蒸馍以花卷,菜包,红薯包,白面包玉米和红薯面包皮馍为主。不管白面馍和花卷馍,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吃着特别香,至今难忘那时的味道。
大年三十,大人们开始炸东西,舞阳人叫打油锅,炸丸子,炸豆腐干,南瓜干,干豆角,东瓜脸,五花八门,真正炸鸡鱼肉的很少,不像现在过年,除了鸡鸭鱼肉其它很少,但炸那些素食,在40年前家庭条件都不错了,有的户家甚至过年还舍不得割二斤肉。

大年三十中午吃过饭,大人们开始和面准备包饺子,包饺子时,大人会把一个一分钱的硬币夹在馅中,包在里边,看大年初一谁吃硬币,那个吃到硬币证明那个人今年有福,哈哈,舞阳这里是大年三十夜和初一早上吃饺子,初一不兴干活,所以大年三十必须把两顿饭准备好。到了除夕夜,看谁家饺子下的早,饺子煮熟后,大人先盛一碗,站在屋外敬老天爷,再回屋里敬祖宗。小孩在外边放鞭炮,敬天敬地敬祖宗后,人们才可以吃。吃完年夜饭,父母会吩咐过年期间要“忌口”,不能讲一些不吉利的话,有许多规矩要记住,比如:大年初一不扫地,不倒垃圾,下午扫地要倒着扫,不过“破五”不干活等等,然后让我们洗头洗脚,再拿出新衣新鞋让我们穿上。穿上花衣裳的我甭提多高兴了。(那时候大多小孩棉衣棉裤都是花格粗布做的)。

每年年前的头一晚,我们这里的人们会“坐福”,看谁坐夜时间长谁就有福。大人们会邀几个好友坐一起炒几个家常菜喝点小酒,小孩们则不时的到院中放几个鞭炮,大街上不时还会看到因酒喝得东倒西歪的醉鬼和听到小黄狗汪汪的叫声。我都会因兴奋的原因睡不好,等二天早上不到五点,就被父亲喊起,和二叔还有小弟带上供品去给祖宗上坟送钱。舞阳人说“谁家上坟早,祖宗会保佑谁”。上坟是很讲究的,不仅要为逝去的先人准备祭祀的肉食,面食,白酒,还有专门打印好的纸钱,按一定顺序先为先人烧纸钱,并在坟前烧纸钱处画一个半圆,传说是这样送的钱老祖宗才能收到,接下来敬供品,再下来才是在每个坟头以辈份放上一定数量的纸钱并点燃,纸钱燃烧之时,也是为每位先人嗑头之时,嗑头时,父亲会这样说“姥姥,太太,今是大年初一哩,我把孩子们带来给您老人家送钱,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的,让孩子们记住咱们的祖坟在这里”。大人烧纸钱,小孩放鞭炮,待祭祀完毕,父亲每年都会这样对着我们指着坟头说“这个是大太太的,那个是你姥姥的,这个是你大爷的,那个是你奶奶的,来、都跪下给您老太爷嗑头”,生怕我们忘了似的。

祭祀完毕,回到家中,我们前呼后拥的几个弟兄们到外边放鞭炮,那时只有连响炮,拉炮,冲天猴,最难忘的是一挂500响的鞭,响起来噼里啪啦的可热闹了,放完鞭炮,母亲已做好饭,还是饺子,端上一碗先到院中祭天神,母亲边祭边说“老天爷,财神爷,灶王爷,土地爷,今天是大年初一哩,来吃饺子吧”然后往地上浇些饺子汤,屋外祭罢再到堂屋敬逝去的长辈,祭完后方可吃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品,看谁吃出到“有福饺”,谁吃到“有福饺”象征着今年谁的运气好,吃罢饺子,开始领压岁钱,那时压岁钱不多,一般条件好的大人给孩子们5毛钱,大多数家庭压岁钱还是一毛两毛,有的几分钱,那时我们都觉得很知足,很高兴,串一年亲戚,攒的压岁钱等过了年开学交学费,买学习用品。想想现在的孩子们,比比40年前的我们,当代的孩子们太幸福了。

过了初一初二到,串亲访友真热闹,那时没有汽车,就连自行车都很少见,串亲戚全靠脚走,有的背着黄书包,里边装二斤果子,大人背着小孩,大点的小孩会走路,拉着大人的手,脖子上挂着果子兜,趁大人不注意时,手伸进果子盒内,偷一个甜兰花梗吃,如果有两个小孩去姥爷家,大人不跟着的话,等到姥爷家时,果子己偷吃半盒了,哈哈,这也是我自己做过的事,那时也有骑自行车的,但很少很少,自行车后座上捆一纸箱还用红单子包的果子,但大多数这样的是去串没过门的媳妇家,还者是新媳妇回门。大年初二下午,村上结婚回门的多,小孩们会跑几里地去接新媳妇带回来的回门礼——油馍夹大葱,说不定还会弄几个糖块吃,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真好笑。
随着时光的流失,已成为陈年旧事了,但每逢新年来临,总能勾起我以前过年美好的往事,这也将成为历史,而深深的记忆永远将刻在我脑海里。

作者简介:
刘海欣,舞阳县章化镇刘庄村人,章化镇文化站副站长,阳光工程志愿者,舞阳诗书画协会会员,省级优秀文化志愿者。喜欢短文及自由诗业余创作,曾在多家自媒体发表一千多篇诗词短文,其作品多次在市县获奖,热爱公益文化事业。
以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娱乐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