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舞阳县统一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展8
 
发布时间:2021/9/2 10:03:48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县举办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展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统一战线各界别各阶层奋发图强、砥砺奋进,在不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县新时代统一战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彰显全县统战成员身在党外心在党内的家国情怀,县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了全县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及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县网络界人士联谊会、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参赛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县统一战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光辉事迹;讴歌中国共产党与统战成员精诚团结、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和大无畏精神,塑造了统一战线英雄群像;记录统一战线成员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担当作为,拼搏奋进,充分展示了全县统一战线务实重干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收到的文艺作品,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大多体裁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篇幅适中,内容充实,情感充沛,抒发了全县统一战线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敬请关注!

 

读书之乐

书是水,我是鱼。鱼徜徉在水里,逍遥自在;人流连在书中,其乐陶陶。从小到大,几乎日日不离书;不论到哪,几乎处处都要带着书。一日不看书,就觉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到哪里没带书,就觉局促不安,心里惴惴焉怅然若失。知心朋友、濡沫恋人,对我来说,应该都算是书。从小就爱看书。记得小时候攒了许多连环画书,没事一个人圪蹴在旮旯里抖搂出来几本,吧唧吧唧翻上半天。到别人家串门,碰到谁有我没见过的连环画,恨不得全搂过来搬到我自己的书箱里。我有一个远亲戚小哥,他有两大箱连环画,好几百本。而我只有小半箱子连环画,区区三四十本。每到他家,看到他在摆弄整理书箱里一排又一排、一摞又一摞数不过来有多少本的连环画,刹那间我惊掉了下巴,如阿里巴巴进入四十大盗藏宝库一样眼花缭乱,又羡又嫉。得到他慷慨允许随便看后,我饕餮般狼吞虎咽咀嚼不已。在书箱边地上坐着、趴着、蹲着、跪着、歪躺着,不到吃饭撒尿不会挪窝。吃着饭手里还攥着一本,饭是啥味不记得,只记得连环画上的小人会动似的在眼前晃。直到家人拽我回家,才把手里的连环画合了又开,开了又合,依依不舍,难分难离地放开手。有时小哥会送给我两本,觉得他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那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上初中时,课外书极少。一是没钱买,二是寄宿在校,一星期不出校门没处买,三是课外书一冒头就会被老师收走,所以即便有课外书,也是大象无形,深藏不露。有门路的同学却每每藏有宝贝,沓在课本摞底下,窝在桌兜深处。每天吃过饭后,我一早窜回教室,屋里人少,便在每一个同学的桌边踅摸,一个桌兜一个桌兜地仔细搜索。要是发现一本两本《故事会》、《民间文学》、《少年文学》、《少年科学》等等之类的书,便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好似饿犬嗅了半天,从土里偷刨出一块剩骨头一样欣喜若狂,急匆匆、鬼祟祟地逃到自己的座位上,风扫残云般地狂读起来。上课之前差不多读完了,趁书的主人不在,神不知、鬼不觉地塞回原处。有时一连看了两堂自习课还没看完,丢书的同学忽然发现书没了,就在自习课上或者刚下课时吼:“谁看我的书了?”要是很熟悉的男同学,我便接句:“这儿。”便没事了;但要是不熟悉又泼辣的女同学叫骂:“老子的书哪赖种拿了?”(文气的女孩子是不吭声的),便硬着头皮装着不知,心里惴惴不安又窃喜没被发现,好在女同学也知道其中偷看书的规矩,只一声:“快点还老子!”便不再言语。下课后,趁其上厕所,赶快把书原封不动地装回原处,长吁口气等待着下一次的偷书。
读书,免不得要熬夜。工作后,正单身,晚上总是枕着书睡着的。床头脑后横着一长排书,书上摞着个方壳子的台灯,台灯老是忘关,看书看到半夜睡着了,灯一亮亮到天明。有一次夜里没电,我便在台灯上点了个蜡烛,也不知道夜里啥时候,我在睡梦中觉得恶心难受,猛然惊醒,起身一看,脑后那个塑料台灯早变成一团冒着黑烟的火球,差一点烧到我的脑门头发,一排书的上沿都着起来了。屋里黑烟熏得睁不开眼,黑沫子呛得喉咙眼直恶心,我急忙用一脸盆水浇灭了火。直到第二天晒书晒被子,咳出的痰里还夹着黑丝。别的不心疼,几本好书烧坏了,让我几天叹惋的。
书读的不算多,却也一直没丢下。一日三餐后,不看一会儿书便觉不舒服,晚上不翻两页就睡不着

古人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读书犹如洗心,肺久生浊,心久积尘,要常浣洗。书也读了,可是写的却很少,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苏轼《杂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我也把这作为不常写作的理由自嘲。偶尔一写,搜尽枯肠,半天嘣不出一个响屁,叹曰:还是读书好。

(孟寨镇实验学校  魏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