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舞阳县统一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展5
 
发布时间:2021/8/5 11:17:33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县举办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讴歌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展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统一战线各界别各阶层奋发图强、砥砺奋进,在不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县新时代统一战线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彰显全县统战成员身在党外心在党内的家国情怀,县委统战部组织开展了全县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征集活动。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及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县网络界人士联谊会、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统战组织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参赛作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县统一战线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光辉事迹;讴歌中国共产党与统战成员精诚团结、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和大无畏精神,塑造了统一战线英雄群像;记录统一战线成员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担当作为,拼搏奋进,充分展示了全县统一战线务实重干的良好精神风貌。我们收到的文艺作品,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作品大多体裁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内容紧扣主题,篇幅适中,内容充实,情感充沛,抒发了全县统一战线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敬请关注!

 

 

德艺双馨铸画魂
——王文浩的艺术人生


县文化馆 苗辉 孙永辉

个人简介

王文浩,男,汉族,1941年10月生,河南舞阳人。幼承家学, 志于书画。1959年考入原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王威、刘铁华、 王儒伯诸先生。1962 年参加工作, 1984年任舞阳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2002年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CNTV全国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委员。曾任舞阳县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常委,舞阳县第九届人大常委,漯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省政协“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漯河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优秀辅导员”、“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11年度感动漯河十大人物等荣誉。
就像一首经典歌曲那样,人们很容易记住歌手而淡忘词曲作者,现在的舞阳农民画名震中原叫响全国,有多少人能知道王文浩的名字?知道他为舞阳农民画所做的开创性贡献的人中,有不少人却认为他只会画农民画,而对他在中国画、油画、版画、书法等领域的精深造诣知之甚少。细细翻阅他的人生履历,走进他的精神世界,感知他的气节情操,一个远离名利、专注艺术、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呼之欲出。
炎炎夏日,在舞阳县城西关一栋二层小楼里,年近耄耋之年的王文浩温和、慈祥,他淡淡地对记者说,这几十年里他只做了三件事:一是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二是成就了舞阳农民画;三是还有一点创作成果。

辛勤耕耘育得百花争艳
从1980年调入舞阳文化馆以后,王文浩通过举办美术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美术人才,曾有200多名学员在他的辅导下考入高等院校美术专业,不少人现已成为知名画家、大学教授或美术教师。同时,他带出了一支舞阳农民画创作队伍,几十年来,从培养人才、建设队伍、辅导创作到理论研究,构筑了舞阳农民画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
早在1988年,他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画院,率先提出农民画第三次升华的观点。他撰写的《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十三讲》,既是舞阳农民画创作的理论支撑、培训教材,也是他从事农民画创作组织、辅导、研究几十年的结晶。上世纪80年代他就明确提出,舞阳农民画创作要坚持以“继承民间美术传统,融汇现代艺术观念,表现现实生活”为三个支点;进入21世纪后,他进一步指出农民画的发展方向要努力于“提高文化内涵,提高艺术品位,提高表现技巧”三项提高,完全契合习近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要求。在上个世纪,舞阳已跻身全国著名画乡之列,如今,舞阳农民画更是闻名遐迩。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讲文明树新风》《图说中国梦》《图说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中,舞阳农民画有一百多幅作品入选,展现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介中,在首都街头、大小城市以及边远乡村,都能看到舞阳农民画的身影。据统计,全国各地公益广告选用舞阳农民画的比率,占发布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经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整版发表舞阳农民画作品数十幅。

心无旁骛永攀艺术高峰

在王文浩看来,艺术精品产生要具备四个要素:丰厚的文化积淀、深邃的思想洞见、偶然的灵感爆发、精妙的艺术表现,四者缺一不可。他认为,称得上艺术的作品,应当是画家精神的物化、心灵的写照、情感的寄托、历史的存证。正如他撰写的一副对联:“大象无形包容天地,书画有魂穿越时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更是他对艺术不懈追求的恒久动力。
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版画《新粮》《挑个新发式》,油画《售粮》等作品,生活气息浓厚,现在看来依然生动感人,不愧为改革的颂歌,时代的写照,历史的见证。
晚年,他在组织辅导舞阳农民画创作的同时,笔耕不辍,致力于山水画创作。在谈到中国画时,他把自己的艺术观概括为:“师法造化,乃寄情也;承袭传统,当为根也;引西汇中,可为用也;兼收并蓄,以求新也。”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的山水画作,气势磅礴,笔墨浑厚,寄托着高尚的文人情怀。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细品王文浩的作品内涵,除上述时代的颂歌,历史的记忆之外,还可以概括为高尚的境界,昂扬的精神;农民的礼赞,文人的情怀;哲理的思辨,大道的阐发;不倦的良师,无私的奉献,画作与诗作浑然交融,相映生辉。

不忘初心甘做文化塔基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王文浩认为,文化或分三个层面:上层文化,国家的政治、制度、律令、法规等治国理政的文化;下层文化,庶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处于中层的文人文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宝塔。
正是因为秉持着一个文人的责任,才使得他这么一位耋年老人,每年要操办的培训、讲座、研讨与展览等大小公益文化活动不下三十项,不遗余力地在推动舞阳书画艺术的进步与农民画创作水平的提高。
600元左右的画架,他买了十二个无偿送给骨干作者,自费买来画布供作者使用;也曾自己拿钱奖励优秀作品;组织书友会、画友会,为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不断提高的平台。年近八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巡回于乡镇间培训书法教师、编写《书法艺术漫谈》,自费印刷,免费发放。在他看来,文化精神的传播,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书画艺术创作、普及的道路上,王文浩一直在身体力行,探索创新。他常说,做好中华文化宝塔的一块基石,是每一个文人的责任,众多的基石,才能构成宽厚的塔基,从而支撑起高耸的宝塔。正是以这样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以“愿将心瓣化春泥”的无私精神,来滋润舞阳农民画和书画艺术的成长之路,书写出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