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民族宗教
探索“学签联创”四字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1-6-18 17:48:30

探索“学签联创”四字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结硕果

 

去年以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关于开展全省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同心圆 共发展”活动的通知》(豫民宗﹝2020﹞33号文)要求,紧密结合县域实际,探索“学、签、联、创”四字工作法,夯基固本,守正创新,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学”字为先,牢牢抓住学习先进这一先导,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前瞻性

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为扎实推进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月30日,县委统战部组织5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的分管领导赴漯河市召陵区参观学习并在我县召开座谈会。会议采取现场观摩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先组织参会人员到漯河市召陵区后油李村参观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同心圆 共发展”活动示范点,后在县委统战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突出工作重点,高质量推进示范点创建活动。座谈会上学习了《“同心圆 共发展”活动实施方案》和召陵区先进经验,与会人员结合各自的实际,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同心圆 共发展”活动,畅所欲言、热烈讨论,交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查找突出问题,谋划工作思路,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言献策。

二、“签”字为本,牢牢抓住签订协议这一手段,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规范性

我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及时召开7个重点乡镇的专题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同心圆 共发展”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工作,要求相关乡镇结合实际,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指导4个民族聚居村和周边村进行结对帮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同心圆 共发展”活动。侯集镇河北街回族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党建促产业扶贫新模式,与民族团结结对村闫刘村签订了承包芦笋种植合同,芦笋种植占地105亩,建有大棚52座,总投资280多万元,合同约定今年年净收益全部归贫困户,2021年开始净收益实行五五分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三、“联”字为宝,牢牢抓住结对联合这一方式,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特色性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之一。做好当前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立足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把少数民族聚居村和非少数民族聚居村结成互助对子,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细化具体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北舞渡镇顺河街村与临村冢张村结成了互助对子。闪记胡辣汤总店传承人闪光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加工真空包装的胡辣汤,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场地。通过支部书记牵线搭桥,决定使用冢张村的新建厂房,这样不仅解决了困扰闪光耀办厂的难题,也为冢张村的厂房出租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群众就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据估算,投产后村里每年可以得到入股分红,厂里使用工人20多个,重点安排本村贫困家庭人员,每月可收入2000多元,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质量大大提高。舞泉镇西街村是曾经的软弱涣散村,支部战斗力不强、群众矛盾突出,开展“同心圆 共发展”以来舞泉镇中心街村与西街村结对,西街村积极向中心街党支部学习,中心街党支部也倾尽能力帮助西街村解决矛盾和难题,提升西街村党支部的整体能力。

四、“创”字为本,牢牢抓住乡村共创这一基础,突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务实性

我们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招商引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守正创新,夯基固本,实现创建有助手有内涵有成效。章化镇付庄村与军李、魏楼、魏庄、刘庄4个行政村结成友好互助村,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去年9月上旬,军李村党支部筹资3万余元修建与付庄村之间的道路一条,为付庄村学生到军李村小学上学提供方便。魏楼村党支部安置付庄行政村裴庄自然村2名少数民族群众在本村电子厂务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有效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收入。目前,我县4个少数民族村结对帮扶各有特点,取得的成绩、硕果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共同营造了和谐友好、团结安定的民族团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