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寻根动态
“让心回家,暖在身边”专题(六)
 
发布时间:2021-2-18 10:12:32

因为这份坚守,胜利不再遥远......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春节自古承载着大家对团圆的期许和对故乡的眷恋,是无数国人难以割舍的情结。悠悠天宇旷,切切桑梓情。因为防控疫情的需要,“就地过年”成为舞阳籍在外侨胞和留学生的无奈选择。虽遥相守望,但温情依然。这个无法团聚的节日,这份有责任有担当的守望,让今年的春节更加情味厚重,更值得铭记。

纵然此生常漂泊,此心安处是吾乡。为及时反映我县侨胞及其眷属异地过年期间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捕捉他们在外过节的异样风采,展现他们助力家乡疫情防控的桑梓深情,县委统战部、县侨联依托“根在中原”河南统一战线网舞阳站,编发就地过年《让心回家 暖在身边》专题系列文章,讲述春节期间我县侨胞侨眷及留学生顾全大局、互帮互助的感人事迹,记录关心关怀就地过年侨界群众的暖心故事,以飨网友。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就地过年的不甘心 用另一种年味来补偿》

 

就地过年的不甘心 用另一种年味来补偿

 

从中国人的私心来说,此时此刻,归心似箭,谁不想跨越千山万水归乡过年?只是疫情挡住了很多人的返乡路,让人不得不调整计划。既留之,则安之,让人充满敬意的是,很多人不仅迅速接受了就地过年,还把这种别样过年过出了新的年俗新的年味儿。

从春运的数据来看,年味儿似乎因就地过年而变淡。往年的年味儿,首先都是从火车站、航站楼、乡间小道拥挤的人群“透”出的,但今年春运好像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记者从铁路方面了解到,1月28日、29日和30日,春运前3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分别为308万、283万和296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春运前3天全国铁路客流同比下降七成以上——归途中没有拥挤的人群,年味儿好像大减。

这个数据恰恰说明,多数人都接受了就地过年,防控、倡议和自觉下,减少流动成为共识,春运数据背后是无数人无数家庭作出的贡献,正如张文宏所说:对于就地过年的同志,我表示非常敬佩。没有谁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看作是为全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往年,拥挤的春运人群是火热的年味儿,让人安心。今年,冷清的春运场景,才让人安心。

不要为冷清的火车站和“缺少人气”感到难过,我们看看“春运数据大降”之外另外一组数据。虽然人的流动性减少了,但物的流动、数据的流动在激增,呈现出另外一番火热的春运场景。因为无法回家过年,很多人都选择了把年货寄回家,一边是老人往城市寄家乡的年货,各种好吃的,各种带着乡愁乡情的美味;一边是年轻人往老家寄城市的年货,新衣服,新电器,新年礼物。因为年货寄递激增,几大快递巨头促销揽客,承诺春节不打烊。“就地过年”催生网购年货热潮,“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开启,电商平台纷纷发力。“宅经济”持续爆发,带动了室内娱乐相关商品热卖。

年味儿因为就地过年变淡了吗?年俗因为春运寂寞而变得冷清了吗?没有。有句话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的是无论如何也要把年过好。今年是,不管有钱没钱,不管身在哪里,这个年都要过好。流动减少了,那就宅着过好。回不了家了,那就把年货寄回家,人减少流动,那就让年货、让数据多流动。这,就是新年俗,新年味儿,新的过年氛围。春运不是“没开始就结束了”,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体现在物流和数据流上,背后同样是火热的人气。

此心安处是故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适应性和人情味儿。过年团圆,是一种传统。那么,因为疫情回不了家,有没有违背传统呢?没有,传统以人为本,传统不会悖离人的需要和现实约束。回不了家,云端天涯若比邻,视频遥敬一杯酒,人健康,心安处,也是团圆。年味儿的本质是人气味儿,是烟火气,是心心相印,一家惦记着彼此,父亲给孩子寄腊味,孩子给父母寄新手机,其乐融融,就是最好的年味儿。

过年团聚团圆的文化传统,是为了人,以人为本。就地过年,同样是为了人,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健康,为了更长久的相聚。中国人响应就地过年倡议,把就地过年过出新年俗年味儿,让人看到了人的敦厚善良,爱人,爱家,爱国。

家多好啊,能回家过年,多少人愿在异乡为异客?每一年都团聚,这一年身在异乡,有遗憾、有不甘心吗?当然会有,疫情好转,下一年团聚的时候,回忆起这难忘的就地过年经历,可能会更加珍惜彼此,珍惜家人健康国泰民安,就像千家万户红彤彤的春联上写着的,那里面有中国人、中国传统最深刻的美好祝愿和文化基因。

(线索提供:曹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