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合作共事
专题:党外干部建言献策系列(苗喜顺)
 
发布时间:2020-10-5 9:23:14
党外干部建言献策专题(三)
                                              同心圆梦迎国庆   建言献策促发展

      按:9月28日,舞阳县委统战部召开全县党外代表人士“同心圆梦迎国庆 建言献策促发展”座谈会。参会人员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实事,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充分展示我县党外代表人士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突出成绩,全面反映他们的所思所盼,我们特推出党外干部建言献策专题系列,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来自县工信局的苗喜顺,敬请关注。

                                             小微企业环保调查与思考
                                                县工信局苗喜顺
      舞阳现有小微企业160多家,大多分布在乡镇、村庄周边,具有”适应性强,转产灵活”优势,在推动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相对较为薄弱、发展规模小、技术落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缺乏资金以及技术的支撑,另外由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很多小微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积极性不高,大多采取逃避责任的态度。在县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努力下,小微企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保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企业都通过了环评,各项环保设施逐步完善。
     一、小微企业环境污染现状
    国家环保政策是“谁污染、谁治理”,小微企业在治污上面临经济和技术的双重困难,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需要消耗企业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小微企业大多生存周期短、转产转型较为频繁,在治污投入上容易造成较大的成本损失,因此其主观上治理污染的积极性不强。我县小微企业筹措治污资金的能力较低,环保投入与生产投入占比差不多,导致规上企业环保设施比较完善,小微企业环保投入欠缺,设施不全或不投入、少投入,有了避治污责任的做法。以舜昌木业挤压粘胶制板为例,主要设备投资6万元左右,UV光氧、活性炭吸附设备投资近7万元,县域内其他如挤压砖厂、木材制板企业很少有环保设施资金投入。
小微企业量大面广,监管成本较高。大多数小微企业零星分散在农村及乡镇近郊地区,没有集中在工业园之内,加之小微企业寿命较短、极易出现转产转型,而且小微企业的污染物种类、排放量等均有不同,使得对于小微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困难较大。
    二、小微企业环保存在主要问题
    1、技术落后。小微企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一般比较落后,而且革新的速度也较慢,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几率较大型企业增大。另一方面,环保技术的研发的动力来源于”环保需求”,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小微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进行”转产”,而环保技术的研发却往往无法和企业的”环保需求”同步。
    2、资金短缺。由于信用制度的不健全,以及自身规模的影响,小微企业不仅融资渠道少,而且融资的额度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中小企业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1、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环保工作指导。环境保护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可以产生高的环境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的行为。环保专业部门应多对企业加以指导,使其从中受益,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同时,由于企业的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也将更加顺利地展开。
    2、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环保监管工作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政策,以鼓励企业对环保投入,引导企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环保做得好的企业予以表彰和重奖,号召其他企业学习,可以设立环保奖金或优惠贷款等吸引企业对环保投入。
    3、环保部门要实现由”监管”到”服务”。过去,环保部门主要履行了对小微企业进行”监管”的职责。而实际上,小微企业更需要的是环保部门的”服务”。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扶持”环保技术”的研究,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使得环保技术的研究能够紧扣”环境治理”需求。同时,还要尽可能的 降低环保成本,使得环保成本在整改产品成本中比例适当,从而增强企业投资环保设施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通过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公众满意度等的全面评判,加大环境保护的分值比重,使各乡镇人民政府的政绩得到科学评价。每年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除了包括规定的硬性指标,还应该增加环境质量改善率和公众满意度调查。
    小微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努力加大环保投入,同时依法加强环境监管,最终实现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蓬勃发展,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