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漯河美食胡辣汤
 
发布时间:2015-5-19 15:47:54

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的名吃叫胡辣汤,这种胡辣汤以所处的镇命名,北舞渡镇还是河南历史文化名镇。

许是因为北舞渡镇属于漯河本土的原因,漯河人对北舞渡胡辣汤自然怀着一种别样的深情。但包容开放的漯河并没有因此冷落外来的逍遥胡辣汤,两种胡辣汤店在漯河越开越多,成为这个全国食品名城的一景。

身处漯河,我们很想了解为什么在漯河的舞阳县北舞渡镇会产生胡辣汤这种名吃。

北舞渡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属楚地,最早的名称是定陵,为一个单独的封邑和行政区域,曾设立过县、郡等治所,古定陵就是北舞渡镇。北舞渡古城镇古城址城基还在,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它悠久的历史。

闻名世界的贾湖遗址距离北舞渡镇仅三公里,北舞渡镇附近早在八九千年前就出现了相当高的人类文明。

汉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封外戚侍中卫尉淳于长为定陵侯,定陵侯国即在北舞渡镇。后来定陵侯国被废,到了三国魏时,曾为曹操统一北方起了很大作用的钟繇在曹睿继位后,晋封为定陵侯,食邑人口达到一千八百户,这个定陵也在今天的北舞渡镇。由此可见,北舞渡镇的历史地位曾经多么显赫。尤其是三国大政治家、书法家钟繇曾被封为定陵侯,实在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其他一些历史名人也与北舞渡有关联,比如西汉末年,刘秀部将王常以郾城、定陵为根据地,辅助刘秀击败王莽,建立东汉王朝,明末李自成也亲临北舞渡作战。1941年8月,在北舞渡镇还发生过一件大事,近万名中老年妇女涌向定陵镇,捣毁国民党区政府机关,杖打区长、开仓分粮、抗征抗暴。

喝着北舞渡胡辣汤的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会回味起北舞渡镇诱人的古韵吧?北舞渡镇的繁华得益于它便 利的交通,西通汝洛,东下江淮,南连荆楚,北通郑汴,数条官道经过此地。

古代的大宗运输主要依靠水路,镇临沙河,处在明清中原水运网络沙颍河河道的中间位置,西为赊旗店,东为周口镇。明清时期,商业经济达到鼎盛,山西和陕西的商人都在这里聚集,曾有“北舞渡日进斗金”、“九门九关小北京”、“拉不完的赊旗店(社旗县),填不满的北舞渡”等赞誉,是当时豫中重要的商业集散地。想起距北舞渡几十公里的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也是紧临沙河,在北舞渡以东沙河的下游,也是有名的古镇,大凡名吃的形成也是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支撑的。

北舞渡胡辣汤店的名字一般不直接叫北舞渡胡辣汤,而是在胡辣汤前加个姓氏,姓李的叫北舞渡李记胡辣汤,姓张的叫北舞渡张记胡辣汤,依此类推,此种格式的名字十分普遍。据说闪记是最有名的。也有在姓氏后加上“家”字或“氏”字而命名的,近年,名字打破了这种格局,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叫法。

关于北舞渡胡辣汤的形成,据说起源于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它与山陕会馆有着密切的联系,山陕会馆建成时大宴宾客,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了一道汤,深受名流绅士称赞,这道汤便是胡辣汤。我们应该非常感谢这位太原府的大厨,在北舞渡做成了这道美味的汤,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道汤后来会成为中原名吃。山陕会馆的兴建,又与晋商有关,明清时期,晋商崛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山陕两省与湖广地区商货往来频繁,北舞渡作为周口与赊旗两大商镇之间的水陆过载码头,商品往来范围十分广阔,所以在此经商的山陕商人捐资修建山陕会馆,会馆的出现是北舞渡商业发达的产物,也是这个地方工商繁荣的标志。

胡辣汤的用料最常见的有牛(羊)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据节令和地域的不同,还会有黄豆、木耳、黄花菜、菠菜、萝卜条、葱花等。做的时候,要先揉出面筋,把盐掺入小麦面粉中,加少许水搅揉成团,然后不断加水,不停地揉,直到面团分离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粘稠而有弹性的面筋,一部分是面与水融合在一起的面水。当然,现在有了面筋加工机,不用这么费事地洗面筋了,但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很喜欢手工做成的面筋,一如人们对手工面条的喜爱。

北舞渡胡辣汤据说是30几种中草药加上炖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做胡辣汤,胡椒、辣椒是不可少的,这是汤的主要调料,但到底放多少、何时放,各家都有绝招。

胡辣汤分牛肉羊肉两种,牛肉胡辣汤用牛肉汤做,汤中肉用牛肉;羊肉的胡辣汤用羊肉汤做,汤中肉用羊肉。不管是羊肉胡辣汤还是牛肉胡辣汤,都要用鲜牛羊肉煮成新鲜的肉汤,煮时应该加有牛羊骨,这样汤味才会更加鲜美。将洗面筋的面水倒入滚开的牛肉或羊肉汤中,汤自然 就滑爽可口了,有种温馨绵软的情调。用小麦面加水搅开即倒入滚开的牛羊肉汤中是不会有这种口感的。加入淀粉湖前,是要把面筋先加入锅中煮熟的,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香菜、菠菜、粉条、海带丝、葱、姜末、精盐、胡椒粉,旺火烧沸即成。这些做法,说到底只是听说与想像,实际做起来,肯定有不为外界所知的秘方,美食也会被冠以“祖传秘制”几个字,既然是秘制,是不会随便说与旁人的。

胡辣汤盛到碗里后,还要加入一些菜和调料,比如可以加点榨菜,然后淋上香油、香醋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胡辣汤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把半碗胡辣汤和半碗豆腐脑儿掺在一起,叫做“两掺儿”,白玉一般的豆腐脑儿卧在浅咖啡色的胡辣汤中,十分有美感呢。既有豆腐脑儿的滑腻、微苦,又有胡辣汤的粘稠、酸辣、鲜香,真不知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想出这主意的人一定是个善于创新的美食家。
人们喝胡辣汤的时候一般不会单喝一碗汤,包子、油馍是最佳搭配。包子是水煎包,是和胡辣汤搭配最多的一种面食,分素馅、肉馅两种。

先把和好的面分成一个个小块,擀成饺子皮大小的圆形面片,放入馅包好,再放入烧热的淋上油的大平底锅内,盖好,中间加入稀面糊,几乎无一例外,卖胡辣汤的地方都同时做这种水煎包。

从汤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汤呈浅一点的咖啡色,显得十分凝重、十分有古意,仿佛承载着北舞渡镇厚重的历史。从味道上讲,由于用了较多的胡椒,辣味十足。辣是它的主要特征,但这是一种温和情调的辣,各种年龄段的人都能承受。辣、香、润、滑、绵是其味道特色。

胡辣汤的名字为什么以“胡”开头呢?传说胡辣汤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谦的伤风。于谦做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驻节开封。有一年他过生日时,正好在郑州视察,便按节俭惯例,找到了一家“胡记”饭铺,喝了一碗热辣辣的汤,度过了生辰。这别具风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谦深深 地记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于谦出巡山西归来,路过郑州,染上伤风病了好几天,也不见好。一天晚上,突然想起了“胡记”的汤,就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一听是尊敬的于巡抚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制作,于谦吃过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轻体健,伤风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于谦就封了白银十两,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并建议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清朝以后,郑州卖胡辣汤的多了。但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民间不敢多说“胡”字,汤看上去又呈糊状,“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汤后来又改成了糊辣汤,并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糊辣汤已经习惯地被称为胡辣汤,又美名曰“宫廷御锦汤”。无论是北舞渡胡辣汤,还是逍遥胡辣汤,都说胡辣汤的名字来自于谦的这个故事,我未考究,有些怀疑,从胡辣汤的用料上看,它用得最妙的当是胡椒,所以,喝起来才不会直辣,胡辣汤名字的来历是不是和它所用的主要调料胡椒和辣椒有关呢?说起来都知道胡辣汤所用原料及做法,但自己做起来,很难做出像北舞渡胡辣汤那样的味道来。同样的原料,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会做出不同的味道来,饮食其实是含有很多令人好奇的成分的,一如探险,给人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这正是饮食的魅力,胡辣汤也大抵如此。

中国食品名城的漯河,很需要一批名优小吃点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吸引更多的人来此休闲,来此品评小吃。同时,漯河的名优小吃也需要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有着中原名优小吃之美誉的北舞渡胡辣汤,作为在漯河本土成长起来的小吃明星,更要着力精进,拿出八千年前贾湖先人创造出将人类文明史向前推进三千年的勇气与创新意识,将影响力扩大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漯河市舞阳县有北舞渡胡辣汤诱人的食香。
来源:漯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