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综合信息
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13-11-4 8:24:48

 

为进一步提升贾湖文化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促进贾湖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和保护利用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瑰宝,11月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舞阳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联合承办的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巴尔约瑟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贝尔伍德先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清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胡化凯,河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省博物院院长张文军,市委副书记、市长曹存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谢安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国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吕岩,宋耀生、张书民、王玉亭、陈青枝等领导以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以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杨国志主持开幕式。

 

 

曹存正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漯河市人民政府和全市270万人民,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曹存正说,漯河地处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中原之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区位优越,自古就是交通枢纽中心、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贸易重镇。特别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和考古发掘的酿酒证据以及刻划符号,将中国的音乐史、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以上,是漯河历史文化厚重灿烂的象征和标志。曹存正指出,贾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起源、农业起源、家畜起源、原始契刻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本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的举办,对深入研究和弘扬贾湖文化精髓,更好地打造漯河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漯河发展软实力,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贾湖文化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下,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严文明在讲话中指出,贾湖遗址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各项研究成果显著,在国内的考古工作中非常罕见。主持发掘的各个单位,特别是张居中教授锲而不舍,30年来研究不断,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贾湖遗址在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科学考古很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发现,出土的多音阶骨笛、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和炭化稻米等重要发现对于研究我国音乐起源、农业起源、家畜起源、汉字起源以及原始宗教等具有重要意义。贾湖这个地方本身很重要,发现的文化遗存不仅沟通了南北和东西文化,而且具有淮河流域独有的特色,研究的空间和前景非常广泛,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为贾湖文化更好地保护、开发和传承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陈星灿在讲话中指出,30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揭开了贾湖遗址的神秘面纱。30年来,通过对贾湖遗址的多次发掘,我们对贾湖遗址和对贾湖遗址命名的贾湖文化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贾湖遗址以超乎寻常的丰富内涵在中国史前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目前的考古材料而言,贾湖是中国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贾湖先民的主要肉食虽然是捕捞和狩猎,但他们饲养猪和狗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家养动物。贾湖出土的骨笛是世界上同时期遗存中内容最丰富,音乐性能最好的乐器实物。遗留物分析还在贾湖出土陶瓷碎片上发现了酒石酸,证明贾湖先民可能已经能够酿造含酒精的饮料。骨针、骨锥、纺轮,一些不明物用途的骨器可能与纺织相关,说明早在八九千年前贾湖先民已经拥有这样的纺织物和身体装饰。龟甲和龟甲、石器、陶器上的契刻符号,以及截至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陶鼎,似乎又能把贾湖文化与我们耳熟能详的商周时代的中国文化联系起来,所以把中国文化的根或者根源之一追溯到这个时期。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研究贾湖文化的各个侧面,讨论贾湖遗址的保护问题,解释并试图还原八九千年前淮河上游贾湖先民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研讨和交流,一定会取得更多有价值的新发现、新成果。

胡化凯在讲话中指出,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址,曾被评为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83年至今,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共揭露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其中骨笛、栽培稻、家畜、契刻符号、酒残留物、成组龟甲的发现,在我国音乐起源、农业起源、家畜起源、文字起源、酿酒起源、原始崇拜以及卜筮文化起源等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次会议是关于贾湖文化的第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具有重要社会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的盛会,漯河市及舞阳县的有关领导与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贾湖文化、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必将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明传承。

 

 

陈爱兰在致辞中指出,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华夏历史的文明长河中,河南文化遗存众多,地上地下文物均居全国前列,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30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舞阳贾湖遗址进行首次发掘,历经8次发掘,先后出土七音骨笛、早期稻作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一时震惊海内外。自此,以贾湖遗址为代表的“贾湖文化”作为河南中原地区重要名片享誉国内外。目前,《贾湖遗址保护规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贾湖遗址考古公园规划》也已完成上报。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漯河召开,旨在进一步弘扬以贾湖遗址为代表的中原远古文明和中原传统文化,提升贾湖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遗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河南文物考古界的一件要事、喜事,也是中华文明史研究的一件大事、盛事,彰显了河南漯河作为中华远古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地位,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亲临贾湖遗址第八次发掘现场进行参观。第八次贾湖遗址主持发掘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居中教授介绍了贾湖发掘的有关情况和第八次发掘取得的新成果。与会人员对贾湖遗址第八次发掘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叹,一致认为贾湖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今后将进一步与国内外学术同行开展合作研究,探索更多来自远古的神秘信息,为贾湖文化保护开发贡献力量。

据了解,自今年9月27日开始,在贾湖遗址已发掘墓葬40多座,清理房基、灰坑、兽坑等贾湖文化遗迹数十处,出土石磨盘、磨棒、骨镖、骨锥、陶器等文物数百件,有一些遗迹和遗物还是首次发现,特别是发现了八千年前的3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出土3支骨笛的墓葬随葬品也较为丰富,有石斧2把,骨镖、骨箭、骨锥10余支,墓主人头部位置放了一个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的双耳红陶壶。